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和驻波比是高速双芯线和极细同轴电缆组件的关键性能指标。高性能的极细同轴电缆可在高速应用中实现出色的信号完整性并降低损耗。在 I-PEX,我们提供高性能 CABLINE®极细同轴电缆和双芯线电缆组件,这些组件采用自动化装配流程制造,以确保每个成品都具有一致的高质量和低损耗。

 

插入损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高频信号在同轴介质中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热量损耗。较细的中心导体会导致较高的插入损耗,同样,较长的同轴电缆也会导致较高的插入损耗。同轴电缆的插入损耗也会随着电缆总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保持中心导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插入损耗也会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趋肤效应造成的。趋肤效应是指大部分高频交流信号向导电材料表面聚集,中心导体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从而增加了信号损耗。

Effect of Frequency (keeping the size the same), Effect of Size/ Guage (keeping the length the same)
频率(尺寸保持不变)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尺寸/规格(保持长度不变)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各种尺寸的极细同轴电缆的插入损耗性能如下图所示,以供参考。此外,一般来说,与 FPC/FFC 相比,极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在电场中的横截面积更大,因此两种类型的阻抗匹配值相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极细同轴电缆的插入损耗。

Insertion Loss

回波损耗是指由于同轴介质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反射而造成的信号损耗。这些反射是由同轴介质所有组件(包括连接器、电缆和组件中的任何内插 PCB)的阻抗失配造成的。与插入损耗一样,回波损耗通常也会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但不会随着同轴电缆长度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整个电缆组件阻抗均匀和匹配会导致较低的回波损耗。

阻抗不匹配造成的信号反射也会导致信号衰减,并在整个同轴电缆中产生驻波。这种现象称为电压驻波比。驻波比是高频互连介质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驻波比过高会导致严重的信号损失,从而造成数据丢失。
选择合适尺寸和长度的同轴电缆线束以保持较低的插入损耗非常重要。此外,在组装线束中精确地剪切、剥离、准备和端接同轴电缆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紧密匹配所有组件的阻抗,最大限度地降低介质中的回波损耗和驻波比。

此外,极细同轴电缆和双芯电缆的外导体都具有电磁屏蔽作用,因此中心导体上传输的电信号不易受到来自外部的电磁波(电磁噪声)的影响。此外,外导体的屏蔽效果还有助于减少信号线之间的串扰。

目录